新聞與通知
在線登記快速通道展商登記
組織機構
4月15日,由中國核學會主辦,煙臺市新興產業發展推進中心(煙臺市核電項目建設辦公室)、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承辦,中共煙臺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煙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協辦的“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成立大會暨零碳綠色發展高層次人才論壇”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行。國內能源及核能行業的院士、專家,煙臺市各級領導,以及三大核電集團等涉核企業的代表共計200人齊聚港城,共話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核能產業多元化發展及助力碳減排的實施路徑,同時圍繞核能綜合利用、核電科普宣傳等話題展開研討。成立大會上,中國核學會秘書長于鑒夫宣讀了《關于同意召開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成立大會的批復》。隨后召開了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并召開了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分會理事會各類任職,并任命了秘書長和副秘書長。中國核學會向分會授牌后,相關單位還進行了項目合作簽約。
核能綜合利用分會理事長張潔非表示:“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們這個平臺已經成功搭建,本次大會邀請了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就碳達峰、碳中和,核能綜合利用,核能科普宣傳等領域進行探討。后續我們也將針對核能綜合利用組織召開各類專家研討會。”中國核學會王壽君理事長致辭時表示:“煙臺具備大力發展核電產業的條件和優勢,在核能綜合利用領域走在全國前列。中國核學會在煙臺設立核能綜合利用分會,助力核能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并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山東省、煙臺市合作交流,共同促進相關產業創新與發展。”煙臺市副市長牟樹青表示:“煙臺發展核能產業存在巨大空間和潛力,我們真誠地希望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能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優勢,與煙臺市一同邀請行業頂級專家共同開發核能在供暖、海水淡化等各個領域的先進技術,加強人才、技術儲備,助力煙臺建設清潔能源示范市,打造核電產業發展集群。我們將積極支持在煙核電企業開展項目、技術、人才各方面國際國內合作,為核電產業和核能事業發展積聚潛力、貢獻力量。”
新平臺落地港城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2020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今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確保如期實現目標”。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也成為各地“十四五”加快綠色發展的核心工作。那么,如何減碳才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山東煙臺在核能供暖等核能綜合應用領域的實踐做出了有益探索。2019年11月,山東海陽核電核能供熱項目一期工程第一階段正式投用,作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開創了國內核能商業供熱的先河,為實現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提供了“山東方案”。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開展山東海陽等核能綜合利用示范。王壽君指出:“核電作為安全高效的清潔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而核能綜合利用將改變核能單一供電用途,通過核能供熱、制氫、海水淡化等多用途應用,將有效減少煤炭消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領跑“零碳”供暖拓寬綜合利用路徑作為核能產業發展的新城,煙臺成功從發展核電走向了核能綜合利用,并按下了核能在供熱、海水淡化、工業供汽、制氫、制冷等領域應用的“加速鍵”。2020年11月25日,在一期工程獲各方肯定的同時,海陽市啟動了全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暨國家能源核能供暖商用示范工程二期項目,旨在通過核能綜合利用,為實現“碳中和”探索出“零碳”供暖新路徑。除核能供熱之外,海陽核能綜合利用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水熱同傳實踐,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用能成本,為同步解決城市清潔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問題提供了現實可行的方案。不僅如此,海陽核電已有日產8000噸的海水淡化項目,依托實踐經驗和現有設施,正在建設日產30萬噸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配合長輸網絡,可構建覆蓋膠東半島的淡水輸送保障網絡。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共同推動煙臺核能產業發展及深層合作,此次成立大會上,相關政府部門、企業還就核能綜合利用相關課題及產業合作簽署了共計11份協議。其中包括煙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煙臺市新興產業發展推進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煙臺核電研發中心簽署《關于開展核能有關項目研究的合作協議》等,覆蓋產業落地、金融服務、央地合作等多領域,簽約單位包括煙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芝罘區政府、中核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科院、青島融發集團等單位。
匯聚創新資源 加快核能技術應用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工業大省、能源大省,山東既有安全高效開發利用核能的現實需要,也具備培育壯大核電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條件。近年來,山東省圍繞新舊動能轉換任務,已將核能作為提升能源發展質量的主攻方向,尤其是“十四五”期間,山東將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沿海核電基地、形成數千萬平方米核能供熱能力、建成年產億噸的海水淡化工程、培育核能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核能多元化利用的先嘗先試,成為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落地山東的關鍵因素。作為發展我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中國核學會目前已設立43個專業分會,涉及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核能動力、核技術工業應用、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等核科學技術多個領域。截至目前,中國核學會已與全國23家各省核學會建立了聯系并開展交流合作。新晉成立的中國核學會核能綜合利用分會未來將成為我國核能綜合利用領域學術交流、科研創新、產業應用的平臺,促進核能技術成果在多領域推廣應用的同時,推動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和科學知識普及,助力核能產業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4月15日下午,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零碳綠色發展高層次人才論壇成功舉辦。論壇邀請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清華大學教授付林,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白云生等多位行業專家學者,通過“碳達峰碳中和”“核能綜合利用”“核電科普宣傳”三個分論壇,從核能供熱項目實踐與探索、核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發展、“30·60”目標下核電發展思考等業界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為核能產業健康長遠發展貢獻寶貴思考。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Boots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