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通知
在線登記快速通道展商登記
組織機構
一、中國清潔能耗:增加核能的使用
正處在治污戰役中的中國,正積極的試圖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上個月,中國宣布了兩個目標,意圖增加非化石燃料能源來源的比重,從現在占比10%到2020年占比為15%,再到2030年占比為20%。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問題之一是,中國將多大程度上依賴核動力。
二、中國2013年能源消耗
中國的能源消耗具有高污染性。中國是世界上第一能源消耗國,占全球能源耗費總量的20%。盡管自1990年來中國非化工燃料能源來源的占比已經翻番,但化石燃料仍占全國能源消耗的90%,其中2/3的能源來自煤炭。
三、中國清潔能源的未來
這將在未來幾年發生變化。上個月,中國計劃將來自非化石燃料的能源的占比在到2020年提高到15%。同時也與美國達成協議,承諾將這一比例在2030年時提高到20%。這些承諾將使中國在2020年的時候達到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耗的平均水平,在2030年達到北美、歐洲和亞洲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四、2011年國家/地區非化石能源消耗
對于中國來說,實現這些目標是有挑戰性的。過去,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5個百分點花費了20年的時間。現在試圖將這個速度翻番,只在17年內就要將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能源消耗總量預計每年平均增長4%。
五、中國核能源的使用比例相對偏低
根據歷史經驗,發達經濟體通過快速發展核能才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這一經歷尤其在亞洲特別明顯。日本一共有48個核反應堆,20世紀70年代運行了12個,20世紀80年代運行了16個,而在90年代又運行了15個。日本基礎能源總消耗中核能的占比從1977年的2%擴張到1997年的13%。韓國的核能發展更是驚人:僅在80年代里,核能占總能源供應的比例由不足2%迅速增長到14%多。韓國政府2025年預測報告中顯示,2025年17%的能源供應來自核能,現在這一比例為10%。
現在中國的能源總消耗中,核能的占比不到1%。中國一共有22個核反應堆,比人口不到中國4%的韓國還少1個,比和中國有相當數額的人口的印度多1個,但印度的發電量和經濟產出遠遠低于中國。
六、2011年國家/地區核能占能源消耗的比例
中國關于核能的短期目標似乎相當適宜。當前的計劃要求未來七年核反應堆的數量增加一倍以上。中國現在有26個在建的反應堆。到2020年底,中方希望有48個反應堆投入運行,比韓國或日本都多。然而,即使反應堆的數量翻番了,核能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僅會上升到3%,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且遠低于北美平均的8%。甚至從一個歷史角度來看,集結的規模也是相對較小的。比如,美國擁有最大的核反應堆,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會多建一個反應堆。2020年年末,中國將只有40個額外的反應堆連網運行,少于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連網的49個反應堆,甚至少于70年代僅上線的59個反應堆。
對核能的需求取決于中國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生產商,比第二位的巴西所產的水電多了兩倍還多。水電目前提供了中國7%的電力供應,是核能供電的10倍之多。更進一步的是,水力發電預計穩定在7%左右,而風能和太陽能將在混合能源中占很大比例。中國預期風能和太陽能將在2020年時能占能源消耗的5%,將總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由現在的7%提高到12%。
七、2011年國家/地區可再生能源占總能耗的比例
2020年后,中國增加其可再生能源消耗的能力是不清楚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的長期回報率仍然很低,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昂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主要集中在西部省市,離耗能集聚的東部沿海和用電越來越多的中部地區非常遠。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要依靠中國開發先進智能電網和特高壓輸電系統的能力。如果這些技術難以跟上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東部和中部省份可能需要依靠越來越成熟可靠的核能源。
中國確切的2030年能源組合計劃還不清楚。然而,即使樂觀地假設中國在2030年能達到北美非水電可再生能源消耗的水平,即達到6%,中國依然需要翻倍提高核能占總能耗的比率達到7%,才能實現20%為非化石能源耗費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至少還需要100個反應堆,那時中國總反應堆數目大約為148個,比美國還多。這種規模的建設是前所未有的。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Bootstrap